据路透社8月21日的报道,普京在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面,双方谈了近三小时的乌克兰和平方案。普京表示愿意在领土安排上做出一定“技术性”让步,像是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一线停火,甚至把俄军在哈尔科夫、苏梅、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少量控制点交还。
但可这不意味着俄方松了口气,普京还提出了5个核心要求:乌克兰要彻底放弃顿巴斯,别再谈加入北约,拒绝任何西方军队进驻,压缩乌军规模,还得让北约作出有法律约束力的不再东扩的承诺。
另一边,泽连斯基没有回避,照旧高调强调防线不可后撤,顿巴斯是挡住俄军内推的关键地带,宪法已经写进了北约目标,这种事不容旁人替乌克兰决定。
更让人没想到的,是他对安全保障机制的表态——不想让中国“上桌”。理由很直白,他觉得北京“站在莫斯科那边”,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。
与之对照,中国外交部发话还是那套熟悉的立场:主张以“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”的安全观推动政治解决,愿发挥建设性作用。俄外长拉夫罗夫则把话挑明,安全问题不可能绕开俄罗斯,更希望安理会成员乃至中国共同参与保障安排。
战场一端,俄军控制了乌克兰大约五分之一的领土,在顿巴斯约88%、在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约73%处于实控格局;谈判一端,俄方递出“有条件的台阶”,但把战略红线框得更紧。
展开剩余78%华盛顿态度看起来在寻找折中,特朗普与泽连斯基、欧洲领导人会谈过,放出“安全支持可以谈,但不派美军地面驻扎,顶多空中支援”这种表述。这就像往桌面上放了几张牌,但没点明庄家是谁、底牌是什么。对泽连斯基来说,这些牌够不够用来换乌克兰安全,或者换回被轰乱的家园,心里根本没谱。
走到这一步,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参与安全保障,成了这盘棋里最刺眼的一步。
说到底,安全保障就是两个层面:一是硬约束,像条约、部署、武器、规模限制,这些能写进文书;二是软平衡,像大国背书、安理会承认、中立方监督,它们不是枪炮,却能改变博弈的激励。
而中国的角色,客观上更接近第二种。北京不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性武器,这一点在整个冲突期间没有被证伪;强调主权和领土完整,也不是现在才说;提出“全球安全倡议”,其中的可持续安全逻辑,跟“今天停火、明天再打”的循环游戏是对着干的。
若乌克兰只看眼前的火力和弹药,西方当然是“血袋”;但把时间线拉长,重建的钱、路、桥、电、市场,这些更像“造血”。怎么看,泽连斯基拒绝中方提供安全保障这操作,都是不明智的。
那俄方怎么会希望中国参与?答案很简单,俄方知道,任何没有中立力量参与的安排,乌克兰对西方的依赖会被越捆越紧,反身就变成针对俄罗斯的更大压力;引入中国这种“强中立”,相当于给系统加了一个稳定器,不仅能稀释西方在保障机制中的主导,也能让俄罗斯在“面子”和“里子”之间找平衡。
再看西方的心理,媒体里已经有声音在放风:担心中国一旦进入,影响力会扩大。这种担心本身就透露了答案——怕的是博弈的场域从单边变多边,怕的是乌克兰手里有了不止一条安全与发展通道。
再说说普京的那五个核心要求:放弃顿巴斯,不让进北约,禁止西方驻军,限制乌军规模,北约停扩。合在一起,是一套“战略缓冲”组合拳。用军事术语说,俄方要的是“纵深安全”和“接触线可控”,不愿意让北约的传感器、火力和指挥节点靠得太近。顿巴斯是地理缓冲,北约停扩是政治缓冲,乌军规模限制是力量缓冲,驻军禁令是存在性缓冲。
这套缓冲体系里,任何一环松动,俄方就会觉得“家门口失去纵深”。所以把“愿意移交部分控制点”与“放弃顿巴斯”的秤盘放在一起,就不难理解——那是用边缘地带换腹地,用战术让步换战略保险。
至于中国的态度,外交部反复提的那九个字“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”,已经很明确了。共同,是安全不可分割,不是一方安全压另一方不安全;综合,是军政经信息多维度协同,不能只拿导弹算账;合作,是机制必须有彼此认可的监督与执行;可持续,是这场冲突里最容易被忽视的词。可持续,意味着把下一轮战争的引信剪干净。
讲这么多,结论是不是就是“让中国上桌”?不是,要不要上桌,这本来就该由当事方和机制设计来决定。少一个中立方,风险就多一分;多一个中立方,平衡就厚一层。
泽连斯基担心“站在莫斯科那边”,但这只是乌克兰自己的偏见,谁给过致命武器,谁只做调停与倡议,明眼人看的很清楚。俄罗斯希望拉中方入局,那是想要制度的稳定器,也是在给西方拆骨的力度加个限位。
至于普京说的“让步”,其实是想保住安全缓冲,把前线更稳一点;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参与,是告诉西方“我不偏队形”,稳住援助和政治支持;美欧在核算成本,能帮多少、怎么帮,不想被拖下水;中国坚持中立,是希望把停火、监督、重建这些规则落地,少一点口号,多一点可执行的办法。谁把这些规则做实,谁就离和平更近。等到真停火、基础设施修起来,大家会发现,是否让中国“上桌”,不是替谁站队,而是为了让谈判更稳、协议更能执行。
最后,还要记住两件事。第一,谈判可以慢,不能糊弄。明斯克的教训摆在那儿——缺少清晰的条款和监督,纸面很快失效。第二,安全保障要写实,别空话。要写清楚这几条:停火线怎么画,部队怎么撤,重武器放哪儿,兵力上限是多少;哪些武器禁用,训练和情报合作算不算“驻军”;把这些都写进条文,并让中立方一起监督和背书,协议才不容易被撕。
发布于:江苏省美港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