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当年美军遗弃的破铜烂铁,如今竟成了菲律宾的"圣物",在中国领海上赖了9000多天。
面对中方25艘舰船的铁桶包围,舰上士兵已断粮99天生死一线,菲军司令却在此时放话威胁开战。
是什么给了破船叫板的勇气?这出荒诞闹剧的背后,究竟藏着什么盘算?
破船对阵25舰,菲律宾哪来这份底气
南海仁爱礁上演了一出现代版蚂蚁撼树。8月22日,中国海警局发言人甘羽发布消息,菲律宾非法坐滩的"马德雷山"号再次挑衅中方执法船。
从中方公布的现场视频可以看出,这艘锈迹斑斑的破船释放了两艘小艇,以极其不专业和危险的方式冲向正在巡逻的中国海警船。菲方此举的目的昭然若揭,就是想制造碰瓷挑衅。
展开剩余91%中方理所当然对其进行了管制和驱离。说起来,这种小把戏在南海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但这回的背景不太一样。
据菲方报道,从8月20日开始,来到仁爱礁海域的中方舰船越来越多,目前已经达到25艘的规模。包括5艘海警船、9艘海上民兵船和11艘刚性船体冲锋艇,而且很多冲锋艇上还装了重机枪。
从现场照片中,还能看到中方的一架直升机和一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。《亚洲时报》报道称,中方海警和民兵的舰船已经逼近坐滩军舰约50米的地方。这个距离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铁桶合围。
中方正在开展多频次、高强度的盘旋、拦截和水炮操演等行动,疑似对菲方的补给通道进行封控演练。面对如此压倒性的实力对比,菲方不但没有收敛,反而选择了更加激进的表态。
8月22日,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布劳纳公开警告中国,如果中方试图强行登陆"马德雷山"号,菲方将根据制定的交战规则下令军队开火。
更离谱的是,他还声称如果有人因此死亡,哪怕只有一人,或者中方强行拖走坐滩军舰,这将被视为总统马科斯设定的"开战红线"。
一艘随时可能解体的废船,对阵25艘现代化舰船,菲律宾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?
美军废船赖了25年,这出戏该落幕了
要搞清楚菲律宾的底气,得先说说这艘破船的来龙去脉。"马德雷山"号的前身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的542级坦克登陆舰,1944年正式服役。
1976年,这艘老旧军舰被美国转交给菲律宾,菲律宾海军将其重新命名为"马德雷山"号。到了1999年5月,一个让人愤怒的时间节点出现了。
就在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轰炸的第二天,菲方认为侵占仁爱礁的机会来了。他们将这艘已经失去动力的破船直接拖到仁爱礁西北角,以漏水"搁浅"为借口,赖着不走了。
这种乘人之危的卑劣行径,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都极为罕见。从那时起到现在,这艘破船已经在中国领海上非法停留了9000多天。
经过20多年的日晒雨淋、海水侵蚀,加上菲方多次使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加固,它已经跟礁石"融为一体"。说是废船都算抬举,现在更像是一堆海上垃圾。
更讽刺的是,这20多年里,中方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,允许菲方定期向舰上驻守人员运送生活物资。包括淡水、蔬菜、水果、燃料等,但不允许运送加固的建筑材料。
菲方每次执行"运补任务"前,都需要提前向中方通报并接受现场核查。这本来是一个"临时运补协议",体现的是中国作为大国的克制和善意。
但菲方经常违反协议要求,在生活物资中违规夹带建材,甚至考虑向坐滩军舰空投水泥。据中国海警局公布的消息,从2024年6月17日到2025年5月20日,中方允许菲方运送补给共9次。
菲方平均40天左右进行一次,最长时间间隔不超过62天。但自今年5月16日最后一次运送补给至今,已经过去了99天时间。
按照正常的物资消耗逻辑,舰上的粮食、淡水、药品等关键物资早已濒临耗尽。舰上士兵甚至面临断粮的风险,生存状况堪忧。
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,菲律宾没有选择通过外交渠道协商解决,反而试图通过"放狠话""搞碰瓷"的方式施压。
能灭不灭才叫实力,中国亮出真功夫
面对菲方的无理威胁,中国展现的是什么?是有理有力有节的大国风范。这次中方出动的装备规模确实让人印象深刻,25艘各类舰船形成的包围阵势,展现了中国海上执法力量的系统性建设成果。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硬壳式快艇直接架设了重机枪,这释放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。中国已经做好了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。从技术层面看,中方这次亮相的装备确实有看点。
旋戈-36垂直起降无人机采用了整机偏转技术,混合动力系统让它的飞行风险更小,在狭小空间和复杂地形中有极强的适应力。
直-8直升机配置了先进的综合航电系统,新增组合导航、综合显示等功能,对复杂海上情况有很好的适应能力。这些装备的出现,再加上无人装备母舰也亮相南海,菲律宾面临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。
但更值得思考的是,中国为什么没有直接动手?从技术层面说,将"马德雷山"号拖离仁爱礁确实面临难题。
这艘船在礁上"坐滩"9000多天,船体底部早已与礁石紧密嵌合,部分船身甚至深深陷入礁盘之中,嵌入深度达到数米。
如果强行拖曳,可能导致船体瞬间解体,船上的燃油、金属废料等污染物会大量泄漏,对仁爱礁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中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,在维护主权的同时,同样重视海洋生态的保护。
从政治层面看,菲方早已将"马德雷山"号打造成"民族图腾",中方若贸然采取强硬手段,极有可能被菲方政客利用,煽动国内民族主义情绪。甚至为外部势力介入南海问题提供借口。
这就是大国智慧和小国投机的根本区别。中国考虑的是长远和全局,菲律宾想的只是眼前的政治利益。从国际对比来看,美国处理类似争议时从来不会有这种顾忌。
但中国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,这条路径叫做"战略定力"。正是这种定力,让中国在南海争议中始终占据道德制高点,也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有的样子。
小国挑衅大国的下场,历史早有答案
菲律宾这种挑衅行为的背后,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地缘政治逻辑。马科斯政府为什么敢如此强硬?说白了还是得到了美西方国家的支持和怂恿。
在马科斯政府上台后,菲律宾持续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。在过去几年的美菲联合军演中,美国将南海岛礁列入演练范围,承诺会在必要时刻为菲律宾提供援助。
但有意思的是,美国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,即未承诺直接军事介入。换句话说,未来怎么援助美国自己说的算,解释权在美方手上。这种虚实并存的"盟友关系",让菲律宾产生了错误的安全感。
但历史告诉我们,小国依附大国挑衅另一个大国,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被抛弃。当年的南越政权如此,今天的菲律宾恐怕也难逃这个规律。从菲律宾内政来看,马科斯的处境其实很不妙。
因为争夺财政大权,马科斯与参众两院的关系闹得很僵。而且,一名协助逮捕前总统杜特尔特的警察,最近被菲法院以"涉嫌网络诽谤"发出逮捕令。
更要命的是,马科斯的最大对手,菲律宾副总统莎拉·杜特尔特的弹劾决议被驳回,她竞选下一任总统已经无障碍。这些情况让马科斯在国内面临巨大压力,他需要通过对华强硬来转移国内注意力。
但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。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看,菲律宾现在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口。如果继续充当美国的棋子破坏南海和平稳定,只会将自己拖入战争的泥潭。
相反,如果能够理性看待中菲关系,积极推动对话谈判,菲律宾完全可以在中国的发展中获得更多机遇。
毕竟,对于菲律宾这样的小国来说,与邻近的大国保持良好关系,远比充当遥远霸权的马前卒更有意义。就像网上那句话说的:"菲律宾,离中国也不远嘛!"
这句话看似轻松,实际上点出了地缘政治的基本常识。邻居的感受,远比远方朋友的承诺更重要。中国展现出的战略定力和大国智慧,正在重新定义大国处理周边争议的模式。
这种"实力与克制并举,原则与智慧并存"的模式,将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范式。而那些试图挑战这种模式的投机行为,注定只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。
结语
海上那艘破船,承载不了菲律宾的野心,也改变不了南海的归属。随着实力天平的进一步倾斜,南海争议终将回归理性和法理轨道。
面对大国处理争议的智慧与定力,你觉得这种模式能否成为国际关系新范式?
发布于:河南省美港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